水处理净化 水处理净化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历史作者:S.M.恩兹勒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历史

Svante Arrhenius(1859-1927)是一位瑞典科学家,他在1896年第一个声称化石燃料燃烧可能最终导致全球变暖加剧。他提出了大气与大气之间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他发现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是15摄氏度oC是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红外吸收能力。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阿伦尼乌斯建议二氧化碳加倍2集中会得到5oC温度升高。他和托马斯·钱伯林(Thomas Chamberlin)计算出,人类活动会向大气中增加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变暖。这项研究是二氧化碳能否解释大冰河期成因的研究的副产品。这一点直到1987年才得到证实。

在阿伦尼乌斯和钱伯林的发现之后,这个话题被遗忘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人们认为,与太阳活动和海洋环流等自然力量相比,人类的影响微不足道。人们还相信,海洋是如此巨大的碳汇,它们会自动抵消我们的污染。水蒸气被认为是一种影响更大的温室气体。



在20世纪40年代,用于测量长波辐射的红外光谱技术有了发展。当时已经证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红外辐射的吸收增加。人们还发现,水蒸气吸收的辐射与二氧化碳完全不同。吉尔伯特·普拉斯在1955年总结了这些结果。他得出的结论是,向大气中添加更多的二氧化碳将拦截红外辐射,否则这些辐射就会流失到太空,导致地球变暖。

海洋将吸收大部分二氧化碳的论点仍然站得住脚。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证据表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10年。此外,人们还不知道二氧化碳分子最终在海洋中溶解后会发生什么。也许海洋的二氧化碳储存能力是有限的,或者二氧化碳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被转移回大气。研究表明,海洋永远不可能是大气中所有CO的完整汇2.据认为,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为CO2被海洋吸收。

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查尔斯·基林使用了最现代的技术来绘制大气中CO的浓度曲线2在南极洲和莫纳罗亚这些曲线已经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标志之一。从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全球年气温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海洋沉积物研究表明,在过去的250万年里,有不少于32个冷暖循环,而不是只有4个。因此,人们开始担心一个新的冰河时代可能即将来临。媒体和许多科学家忽视了1950年代和1960年代支持全球变冷的科学数据。

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年平均温度曲线开始上升。人们开始质疑新冰河期即将到来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曲线开始急剧上升,全球变暖理论开始迅速赢得支持。环保非政府组织开始倡导全球环境保护,以防止全球变暖。媒体也对全球变暖产生了兴趣。这件事很快就成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反复出现的热门新闻话题。烟鹿的照片被放在冰帽融化的照片旁边洪水事件。一场完整的媒体闹剧让许多人相信,我们正处于一个重大危机的边缘气候变化有很多负面影响我们今天的世界。斯蒂芬·施耐德在1976年首次预测了全球变暖。这使他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全球变暖专家。

1988年,人们终于承认气候比188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都要暖和。温室效应理论被命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成立。该组织试图根据现有的气候模型和文献信息来预测温室效应的影响。该小组由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科学和技术专家组成。这些科学家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包括气候学、生态学、经济学、医学和海洋学。IPCC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同行评议科学合作项目。IPCC于1992年和1996年发布了气候变化报告,最新修订版于2001年发布。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开始质疑温室效应理论,因为数据集和模型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抗议该理论的基础,即全球年平均气温数据。他们认为测量没有正确进行,来自海洋的数据丢失了。全球变暖数据无法解释降温趋势,卫星显示的温度记录与最初的完全不同。全球变暖模型高估了过去100年的变暖趋势,这种观点开始流行起来。这导致IPCC重新审视了他们关于全球变暖的初始数据,但这并没有让他们重新考虑这种趋势是否真的存在。我们现在知道,1998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其次是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都发生在1990年之后。

IPCC的气候记录仍然受到许多其他科学家的质疑,这导致了IPCC的新研究和对怀疑者的频繁回应。这全球变暖讨论至今仍在继续,数据不断被检查和更新。模型也会根据新发现和新理论进行更新和调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取多少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围绕该理论的主要不确定性造成的。但气候变化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很难由单个国家来解决。因此在1998年《京都议定书》是在日本京都谈判的。它要求参与国减少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CO2, CH4N2O、氢氟碳化合物、全氟化合物和SF6)在2008至2012年的承诺期内,减少至少5%,低于1990年的水平。2001年,186个国家最终在波恩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几个国家已经撤退。

从1998年起,由于媒体的影响,关于温室效应的术语开始发生变化。温室效应作为一个术语使用的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把这个理论称为全球变暖或气候变化。

来源:Maslin, M.,全球变暖,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2004年

相关页面

气候变化术语

化石燃料:特征和影响

温室效应机制

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红外吸收

IPCC SRES情景的解释

IPCC SRES情景:气候变化的原因

IPCC SRES情景:气候变化的后果

根据《京都议定书》,各国减排情况概述

实现《京都议定书》目标的可能政策措施

交易排放许可以实现《京都议定书》的目标

全球变暖讨论

全球变暖的展望

Lenntech(欧洲总部)

Distributieweg 3
2645 EG Delfgauw
荷兰
电话:+31 152 610 900
传真:+31 152 616 289
电子邮件:info@lenntech.com


Lenntech美国有限责任公司(美洲)

日落大道5975号
南迈阿密,FL 33143
美国
电话:+1 877 453 8095
电子邮件:info@lenntech.com


Lenntech DMCC(中东)

6层-办公室#101- 1 JLT塔
朱美拉湖塔
迪拜-阿联酋
电话:+971 4 429 5853
电子邮件:info@lenntech.com


Lenntech B.V.版权所有©1998-2023